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

被引:66
作者
张润森 [1 ]
濮励杰 [1 ,2 ]
文继群 [1 ]
许艳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2]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经济学; 建设用地扩张; 库兹涅茨曲线; 碳排放; 无锡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论文基于无锡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无锡市13 a间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特征,并构建了建设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尝试验证库兹涅茨曲线在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存在性。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总量在1996—2008年间迅速增长,绝对增长量44 032.97 hm2,且除了农村居民点逐渐下降以外,其余地类均呈逐年增长态势,无锡市1996—2008年间的碳排放基本上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绝对增长量1 936.38×104 t;②建设用地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建设用地扩张至拐点后,碳排放强度则逐渐下降,且拐点位于建设用地比例1.91%附近,但是目前仅仅刚开始出现拐点的迹象,表明目前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还未完全达到集约及精明增长的标准,建设用地扩张对碳排放而言仍然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会逐渐进入下降的阶段;③城市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为三次曲线关系,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线性关系,其他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则存在一种不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建设用地地类组成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形态的库兹涅茨曲线,由于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其比例的提高亦会促使库兹涅茨曲线更加陡峭,并延缓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到来。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广西生态足迹与能源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J].
吴玉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1) :30-35
[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进展 [J].
桂小丹 ;
李慧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S1) (S1) :5-8
[3]   农业非点源污染源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农业投入和废弃物排放的研究 [J].
陈勇 ;
冯永忠 ;
杨改河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 (03) :191-198
[4]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张秀梅 ;
李升峰 ;
黄贤金 ;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768-775
[5]   基于IPAT方程的典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J].
刘扬 ;
陈劭锋 .
生态经济, 2009, (11) :28-30
[6]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J].
顾朝林 ;
谭纵波 ;
刘宛 ;
于涛方 ;
韩青 ;
刘合林 ;
戴亦欣 ;
刘志林 ;
郑思齐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3) :38-45
[7]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8]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李颖 ;
黄贤金 ;
甄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2-107
[9]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10]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