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刑的正当根据及其限制

被引:6
作者
高留志
机构
[1] 郑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财产刑; 国家本位主义; 个人本位主义; 刑罚公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财产刑的存废既关涉社会整体的安全,又关涉犯罪人财产的安全。无论国家本位主义还是个人本位主义,其观点均有偏失。适当的做法是在保障社会整体安全的基础上,兼顾犯罪人财产的安全。基于保障社会整体安全的考虑以及财产权对个人生存和幸福的重大价值,对犯罪人课以财产刑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必须在财产刑的配置上体现公正原则。具体的要求包括:财产刑仅能适用于针对不特定人财产利益的犯罪行为;对财产刑的配置不应以犯罪人从犯罪行为中的获益,而应以犯罪人给社会造成的损害为准;财产刑配置的数额应与犯罪人给社会造成的损害数额相等而不是更多。但对于并非仅为谋取私利而是选择与全社会为敌的犯罪行为,没收其全部财产也是公正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再论财产刑的正当理由及其改革 [J].
阮齐林 .
法学家, 2006, (01) :24-29
[3]   没收财产刑的困境与出路 [J].
杨彩霞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 (04) :48-53
[4]   论财产刑的正当理由及其立法完善 [J].
阮齐林 .
中国法学, 1997, (01) :74-79
[5]   财产刑异议 [J].
洪道德 .
政法论坛, 1989, (06) :18-24
[6]   应重视运用财产刑严惩经济罪犯 [J].
陈俊民 .
政法学刊, 1986, (04) :46-48
[7]   略论罚金刑 [J].
马克昌 .
现代法学, 1981, (03) :35-39
[8]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德)伊曼努尔·康德著;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  
自然法权基础.[M].(德)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著;谢地坤;程志民译;.商务印书馆.2004,
[10]  
尼各马可伦理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