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棉区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

被引:4
作者
盛承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棉铃虫; 棉花; 经济阈值; 产量损失;
D O I
10.16380/j.kcxb.1988.01.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0—1982、1984—1985年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不同棉花品种上进行了模拟为害和自然为害试验,旨在确定第三代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虫口密度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对于第三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较弱。较好的土壤肥力亦不能促使棉株完全补偿三代期间的受害损失。每亩皮棉减产斤数Y与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E3的关系为:Y=-0·2801+0.0643E3。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代价,算出了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35粒,这一阈值可适用于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华北棉区第二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 [J].
盛承发 .
昆虫学报, 1985, (04) :382-389
[2]   经济阈值定义的商榷 [J].
盛承发 .
生态学杂志, 1984, (03) :52-54
[3]   华北棉区药剂防治二代棉铃虫经济生态学效益分析 [J].
盛承发 ;
丁岩钦 ;
马世骏 .
生态学报, 1983, (01) :35-46
[4]   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指标 [J].
孟文 ;
刘乱臣 ;
李志铭 .
河北农学报, 1981, 6 (02) :60-66
[5]  
中国棉花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主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