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及其实践意义

被引:7
作者
崔浩
机构
[1]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 政治参与; 实践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6 [专题汇编];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是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政治斗争活动中和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内涵丰富,在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历史前提,指出实现物质利益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动因与直接目的,强调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并充分体现"人民性"原则。我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84 +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 [J].
俞可平 .
中国社会科学, 1993, (04) :59-74
[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 人民出版社 , 王维国, 2007
[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 民族出版社 , 胡锦涛, 2007
[4]  
江泽民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 2006
[5]  
江泽民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 2006
[6]  
比较政治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劳伦斯·迈耶(LawrenceC.Mayer)等著, 2001
[7]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K·Marx),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