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进展

被引:18
作者
孟超
张新卿
孙厚亮
王恒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比无认知功能损害者预后差。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老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emicarbazideseusitiveamineoxidase,SSAO)、微循环障碍、白质疏松等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作用。VCI的结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不同部位所引起的认知损害其功能影像学的表现也是不同的。VCI的不同阶段各有其诊断标准,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2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 [J].
谭佩珍 ;
李德焱 ;
杨期东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8) :3852-3853
[2]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J].
张巧俊 ;
郭生龙 ;
向丽 ;
余翠红 ;
赵英贤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7) :1090-1091
[3]   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J].
庞艳丽 ;
娄萍 ;
梅运涛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3) :409-409
[4]   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的分析 [J].
单培彦 ;
王淑贞 ;
焉传祝 ;
李大年 ;
郭福堂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 (06) :367-368
[5]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old age. Roth M. Journal of Medical and Dental Sciences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