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88
作者
陈文玲 [1 ,2 ]
周文 [1 ]
罗平 [3 ]
邓虎成 [1 ,2 ]
李沁 [1 ,2 ]
单蕊 [4 ]
戚明辉 [5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分院
[4]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5] 四川省科源工程技术测试中心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长芯1井;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岩为主,其石英、长石和黄铁矿总量平均51.9%,粘土矿物含量平均24.7%,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平均23.4%,与美国典型页岩储层有相似性。总有机碳含量底部为3.9%~6.7%,上部为1.0%~2.1%。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平均孔隙度为5.68%,平均渗透率为5.96×10-3μm2,与孔隙度成明显正相关。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泥(页)岩微孔隙主要包括矿物晶间(溶)孔、晶间隙、晶内孔,有机质内微孔和微裂缝等。根据压汞分析,泥(页)岩孔喉中值半径最大为33nm,平均为10nm。研究表明,长芯1井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微孔隙发育的受控因素有岩性、成岩演化程度和有机质发育特征等。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物性好于粉砂质泥(页)岩和钙质泥(页)岩;成岩阶段晚期,矿物组合发生变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变,形成新的微孔隙,增加了储层孔隙度;TOC是控制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073 / 108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四川盆地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石油学报, 2011, 32 (05) :775-782
[2]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J].
刘树根 ;
马文辛 ;
LUBA Jansa ;
黄文明 ;
曾祥亮 ;
张长俊 .
岩石学报, 2011, 27 (08) :2239-2252
[3]   四川省兴文县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特征 [J].
罗跃 ;
朱炎铭 ;
陈尚斌 .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0 (01) :32-34+39
[4]   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J].
陈波 ;
皮定成 .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 (03) :15-19+1
[5]   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件 [J].
王社教 ;
王兰生 ;
黄金亮 ;
李新景 ;
李登华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5) :45-50+137
[6]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的应用 [J].
董大忠 ;
程克明 ;
王世谦 ;
吕宗刚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5) :33-39+136
[7]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烃源岩特征研究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海清 ;
黄清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Z1) :4-16+3
[8]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D].蒲泊伶.中国石油大学.2008, 06
[9]   Comparison of natural gases accumulated in Oligocene strata with hydrous pyrolysis gases from Menilite Shales of the Polish Outer Carpathians [J].
Kotarba, M. J. ;
Curtis, J. B. ;
Lewan, M. D.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9, 40 (07) :769-783
[10]  
石油地质理论与方法进展.[M].赵文智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