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抑郁发作缓解后8周和2年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

被引:5
作者
韩自力
甘照宇
唐秀梅
张晋碚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键词
重性抑郁发作; 疗效; 预测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基于对重性抑郁发作疗效的重新定义,重新评价重性抑郁发作暂时缓解后8周和2年后的疗效并探讨其预测因素。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贝克躁狂量表以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对84例经住院系统治疗于出院时已取得暂时缓解(持续缓解时间在1~7周)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开放性、前瞻性的自然观察研究。结果在出院后8周,缓解(持续缓解时间≥8周)、阈下发作、症状残留、复发的患者分别占46.4%(39/84)、10.7%(9/84)、21.4%(18/84)、21.4%(18/84)。出院后2年,完全痊愈、部分痊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分别占39.3%(33/84)、25.0%(21/84)、35.7%(30/84)。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8周是否达到缓解与病程有关(P=0.047,OR=0.89,β=-0.12),出院2年后是否保持痊愈状态与出院8周后是否达到缓解(P<0.001,OR=109.97,β=4.70)、治疗依从性好坏(P=0.002,OR=0.23,β=-1.46)有关;出院后8周、2年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共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病情严重程度、家族史、单相或双相抑郁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重性抑郁发作急性期的治疗应以持续的缓解为目标;要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早期、彻底以及全程治疗是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影响新型抗抑郁药物疗效的相关因素 [J].
杨栋 ;
谌益华 ;
张宏耕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 35 (11) :680-682
[2]   抗抑郁药物与双相抑郁 [J].
金卫东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 (02) :123-125
[3]   A meta-analysis examining clinical predictors of hippocampal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
McKinnon, Margaret C. ;
Yucel, Kaan ;
Nazarov, Anthony ;
MacQueen, Glenda M. .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2009, 34 (01) :41-54
[4]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sidual subthreshold depressive symptoms as predictor of rapid relapse[J] . Lewis L Judd,Hagop S Akiskal,Jack D Maser,Pamela J Zeller,Jean Endicott,William Coryell,Martin P Paulus,Jelena L Kunovac,Andrew C Leon,Timothy I Mueller,John A Rice,Martin B Keller.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19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