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14
作者
张富荣 [1 ]
胡俊 [2 ]
马晓东 [1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高温处理; 高温闷棚; 超氧化物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6.421.12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正>"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生态防治中有代表性的方法,该技术提出后在防治黄瓜黑星病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高温闷棚"对黄瓜白粉病的影响并没有具体报道。在正常的水肥管理条件下,"高温闷棚"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5℃以内,在高水肥、高CO2浓度管理条件下,最高温度可达到50~55℃[1]。本文以黄瓜耐高温试验所确定的温度范围为基础,研究经接菌发病的黄瓜植株在35~50℃高温处理后,黄瓜体内POD酶、CAT酶、SOD酶的变化,为"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棚型日光温室设计及光效应初探 [J].
崔世茂 ;
陈源闽 ;
霍秀文 ;
王晓娟 ;
马翠平 ;
李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S2) :214-217
[2]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J].
孙慧杰 .
青海农技推广, 2005, (02) :45-47
[3]   小麦叶片SOD、POD活性与白粉病抗性关系 [J].
牛立元 ;
王鸿升 ;
石明旺 .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4) :5-8
[4]   黄瓜白粉病抗性及生理机制的研究 [J].
魏国强 ;
钱琼秋 ;
朱祝军 .
华北农学报, 2004, (02) :84-86
[5]   高温胁迫对黄瓜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J].
孟令波 ;
李淑敏 .
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 2003, (10) :121-125
[6]   高温对黄瓜幼苗生长、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影响 [J].
何晓明 ;
林毓娥 ;
陈清华 ;
邓江明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2, (01) :30-33
[7]   黄瓜幼苗对热胁迫的生理反应及耐热鉴定指标筛选 [J].
孟焕文 ;
张彦峰 ;
程智慧 ;
苏菁 ;
崔鸿文 .
西北农业学报, 2000, (01) :96-99
[8]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合生主编, 2000
[9]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邹琦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