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群体冠层PAR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2
作者
周桃华
蔡以纯
机构
[1] 安徽农学院
[2] 安徽农学院 合肥
[3] 合肥
关键词
棉花; 光合有效辐射; 农艺性状; 关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陆地棉品种徐州553三种密度群体冠层PAR的分布规律、PAR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棉田冠层PAR随密度增加而递减;冠层PAR值的高低随生育期变化的顺序是初花期>盛花期>吐絮期>盛铃期。(2)棉田封行后,冠层PAR的垂直分布符合Y=axebx曲线变化规律。(3)PAR对结果系数、NAR、果枝与主茎夹角、单株果枝数、单铃重和成铃率的直接效应为较大正值,对主茎节距、第一果枝高度、总果节数为较大负值。(4)PAR与皮棉产量(Y)的关系可由Y=a十bx+cx2拟合,且曲线拟合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异小于1%。这些结果丰富了棉花光能利用的理论研究,也为合理密植、改善棉田光能分布以增加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