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中村”改造之谜:基于增长机器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

被引:27
作者
郭友良 [1 ]
李郇 [1 ,2 ]
张丞国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增长机器; 集体土地精英; 容积率;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珠江三角洲“城中村”(旧村)改造难易度初探 [J].
杨廉 ;
袁奇峰 ;
邱加盛 ;
郑家荣 .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27 (11) :25-31
[2]   “借口”:中国城市资本高度集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J].
保继刚 ;
李郇 .
人文地理, 2012, 27 (04) :1-8
[3]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广州市“三旧”改造解析 [J].
赵艳莉 .
城市规划, 2012, 36 (06) :61-65
[4]   走向“为和谐而竞争”:晋升锦标赛下的中央和地方治理模式变迁 [J].
陈钊 ;
徐彤 .
世界经济, 2011, 34 (09) :3-18
[5]   “城中村”研究评述及规划政策建议 [J].
潘聪林 ;
韦亚平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2) :96-101+62
[6]  
转型时期城中村演变的微观机制研究[J]. 李郇,徐现祥.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08(01)
[7]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8]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J].
闫小培 ;
魏立华 ;
周锐波 .
城市规划, 2004, (03) :30-38
[9]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J].
李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168-179+209
[10]  
广州城记[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林树森,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