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及其对作物的选择性

被引:19
作者
黄明智
邓金保
机构
[1] 湖南化工研究院
关键词
黄隆; 大豆; 半衰期; 杂草; 作物; 磺酞脉类; 除草剂; 除莠剂; 作用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82.4 [除草剂(杀草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磺酰脲类除草剂已代表现代农用化学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这类化合物具有杀草谱广,用药量低,对作物选择性强,对动物的慢性,急性毒性低等特点。一般每公顷用药量仅为2~75克有效成份,对大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大于4000毫克/千克,对非靶标有机体无生理富集倾向,在土壤中易通过化学方法和微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长期积留,具有良好的环境特性。杜邦公司的G.Levitt博士作为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首创者详细地介绍了杜邦公司发现这类化合物的历程。Blair和Martin(1987)主要以氯磺隆和甲磺隆为例介绍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活性、归趋和作用方式。Beyer等(1987)介绍了磺酰脲与土壤的关系。等(1989)综述了磺酰脲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在环境中的归趋。孙丙耀等(1996)综述了磺酰脲在土壤中的行为。本文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及其对作物的选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61 +61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