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微生物-玉米对Cr污染的联合修复初步研究

被引:10
作者
孟庆恒 [1 ]
刘文静 [1 ]
赵东风 [2 ]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 广州大学
关键词
土著微生物; 玉米; 联合修复; Cr(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以从铬矿渣堆放区土壤分离到的土著微生物为试验菌群,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Cr(Ⅵ)浓度变化,筛选出4株对Cr(Ⅵ)的清除率大于50%的土著菌株,并设定为联合修复的微生物元素,与玉米幼苗作组合,对Cr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清除试验。结果表明,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降低培养液中Cr(Ⅵ)浓度的效果,实验条件下的清除率可达70%;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的存在,还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提高幅度高出对照1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870 / 18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失活微生物和活体微生物处理含铬(Ⅵ)废水研究进展 [J].
马锦民 ;
瞿建国 ;
夏君 ;
李福德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4) :103-105+121
[3]   高浓度含铬(Ⅵ)污染物的微生物解毒研究 [J].
何德文 .
矿冶工程, 2004, (06) :58-60
[4]   木麻黄种子萌发对铬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J].
周希琴 ;
李裕红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1) :58-60
[5]   生物修复概述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J].
罗义 ;
毛大庆 .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298-302
[6]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J].
褚贵新 ;
任岗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342-346
[7]   浅谈铬渣解毒技术 [J].
兰嗣国 ;
殷惠民 ;
狄一安 ;
任剑璋 .
环境科学研究, 1998, (03) :58-61
[8]  
含铬(Ⅵ)污水对地下水、土壤污染的研究[J]. 郭斌,任爱玲,郭静.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8(01)
[9]  
含铬(Ⅵ)污水对地下水、土壤污染的研究[J]. 郭斌,任爱玲,郭静.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8 (01)
[10]   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J].
潘海峰,邵水松 .
环境与开发, 1994, (02) :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