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被引:6
作者
黄楠森
机构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实践论思维方式; 恩格斯; 费尔巴哈; 自然本体论; 世界观; 人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社会历史观; 唯物主义者; 物质本体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分类号
0305 ; 010101 ;
摘要
<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苏联传来的,其具体形态一直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异议,特别是怀疑甚至否定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的地位。这样,是否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否要以另一种形态,例如实践唯物主义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近年来成为哲学界的最主要的争论热点。在这场争论中,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的思想,成为关键性问题。具体说,有三个基本问题与《形态》有关;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是否有继承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否包含思维方式从本体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变?三是世界观与历史观是否有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