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举国体制”

被引:21
作者
王凯
机构
[1]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举国体制; 竞技体育; 东京奥运会; 北京冬奥会;
D O I
10.15877/j.cnki.nsic.2018.04.002
中图分类号
G8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面对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新使命,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当务之急是推进实现更优化的"新举国体制"。事实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是"举得过度",而是"举得不足","强政府、强社会"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模式更加符合当下中国体育发展的实际状况。研究认为,"新举国体制"目标上应由"竞技为国争光"向"竞技为国争光兼顾为民谋利"转变;参与主体上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主导与社会主体协同参与"转换;发展内容上由"封闭式技术主导"向"开放多元化"拓展;机制设计上由"体育系统内生"向"系统内外共生"转型。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奥运备战中做到阶段任务与事业使命同步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主体协同发展、场内备战与场外备战同步实施、传统经验与新兴科技共同助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格局的转型改造:由“强政府弱社会”转向“强政府强社会” [J].
汪文奇 ;
金涛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 52 (07) :12-18
[2]   从“举国体制”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 [J].
袁守龙 .
体育科学, 2018, 38 (07) :12-14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与优化策略 [J].
杨国庆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1 (06) :17-22
[4]   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一)——以美国与澳大利亚为例 [J].
渠彦超 ;
高力翔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16 (05) :54-58
[5]   “举国体制”背景下我国网球人才培养职业化分析 [J].
詹强 ;
张健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16 (04) :63-67+77
[6]   “强政府、强社会”模式: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路径与策略探讨 [J].
赵立霞 ;
吴贻刚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1 (01) :53-58
[7]   强政府、强社会: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加坡与美国经验 [J].
曾志敏 .
社会治理, 2016, (06) :141-152
[8]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探析 [J].
徐叶彤 ;
芦平生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 38 (04) :6-11
[9]   构建我国群众体育管理“强政府与强社会”模式的策略分析 [J].
季浏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8 (01) :5-10
[10]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举国体制”? [J].
谢琼桓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9 (0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