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劫持:旅游目的地形象异化演进过程研究

被引:52
作者
吕兴洋 [1 ]
徐虹 [2 ]
林爽 [3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3]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品牌劫持; 旅游者信息权; 形象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到访旅游者网络口碑传播对目的地形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旅游者权力理论,将旅游者视为与DMO一样的能动主体,对应DMO投射形象提出了旅游者投射形象的概念,进而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过程从原有的单一个体模型拓展到时间阶段和影响主体更为完整的群体网络状模型。研究进一步通过比较到访旅游者和DMO传播对潜在旅游者引致形象形成过程的影响力,提出当旅游者投射形象比DMO投射形象被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时,就会发生品牌劫持现象。文章结合普洛格(Plog)提出的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此种情况之下目的地形象异化的演进过程,并为目的地营销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内生式营销 [J].
Philip Pearce ;
Maoying Wu ;
祝春敏 .
旅游学刊, 2013, 28 (02) :3-6
[2]   消费者权力、增权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 [J].
吕兴洋 ;
徐虹 ;
林爽 .
消费经济, 2012, 28 (01) :83-86+73
[3]   旅游业消费者增权及其对旅游供应链权力结构的影响研究 [J].
徐虹 ;
吕兴洋 ;
秦达郅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33 (11) :1-5
[4]   供应链视角下旅游者权力研究 [J].
吕兴洋 ;
徐虹 ;
杨永梅 .
旅游学刊, 2011, 26 (11) :34-38
[5]   消费者增权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J].
郭国庆 ;
李光明 .
中国流通经济, 2010, 24 (08) :58-61
[6]   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基于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10年文献 [J].
臧德霞 ;
黄洁 .
旅游科学, 2007, (06) :12-19
[7]   试论政府的旅游营销职能 [J].
银淑华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62-67
[8]   论政府旅游营销行为的理论依据 [J].
池雄标 .
旅游学刊, 2003, (03) :58-61
[9]   旅游地形象的认知与构建 [J].
李巍 ;
张树夫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2, (06) :27-30
[10]  
Perceived and projected images of Rwanda: visitor and international tour operator perspectives[J] . Michael Grosspietsch.Tourism Management . 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