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大坝安全智能融合监控体系

被引:51
作者
苏怀智
吴中如
戴会超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电学院,河海大学水电学院,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南京,南京,宜昌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坝; 安全监控; 智能融合; 实时; 知识工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698.1 [水工建筑物的监测与原型观测];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大坝安全监控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的性质 ,要求将信息、人工智能、材料、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融合 ,以期达到把目前广泛采用的离线、静态、被动的监控 ,转变为在线、动态、实时的智能监控目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坝结构整个寿命期间安全及减小灾害影响的一条崭新思路。本文从对大坝所具有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特性研究出发 ,探索性地研究了实现大坝安全智能监控目标的一条途径 -智能融合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实现从单一正向思维模式向逆向思维、系统思维、反馈思维等全方位思维模式的转变 ,通过应用知识工程、信息智能处理等理论和方法 ,与传统的数学、力学方法相互渗透和融合 ,来完成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各项工作。作者初步将其分为数据级融合、分析级融合、诊断级融合和评价级融合四级体系结构 ,简要叙述了各级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实现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6+52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综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 [J].
苏怀智 ;
顾冲时 ;
吴中如 .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0, (03) :7-9
[2]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混凝土大坝力学参数反演 [J].
李守巨 ;
刘迎曦 ;
陈昌林 ;
李正国 ;
何翔 ;
周圆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4, (02) :195-199
[3]   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展望 [J].
潘家铮 .
中国工程科学, 2002, (02) :42-51
[4]   我国水电站大坝事故分析与安全对策 [J].
邢林生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1, (02) :26-32+69
[5]   智能结构系统──减灾防灾的研究前沿 [J].
黄尚廉 .
土木工程学报, 2000, (04) :1-5+22
[6]   大坝结构实测性态综合评价中定量评价指标度量方法的基本思路 [J].
杨捷 ;
何金平 ;
李珍照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1, (04) :25-28
[7]   基于神经网络最优组合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J].
张青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09) :90-93
[8]   试论大坝安全感知技术 [J].
苏怀智 ;
温志萍 .
仪器仪表学报, 2003, (S2) :31-33
[9]   岩体边坡稳定性的可拓聚类预测方法研究 [J].
谢全敏 ;
夏元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03) :438-441
[10]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中如编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