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某小学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5
作者
陈友兰 [1 ]
杜玉开 [2 ]
杨晓剑 [1 ]
管纪惠 [3 ]
余红 [4 ]
徐月英 [5 ]
机构
[1]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3]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厦门市中小学保健所
[5]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影响因素; 分析;
D O I
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10.10.024
中图分类号
R723 [婴儿的营养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探索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评价学校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两所小学,1所为干预学校,1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2004年4月完成基线调查,然后对两所学校各820名学生进行持续4年的跟踪监测,并于每年的4月分别对两所学校全体学生、学生家长和全体教职工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身高测量和体重测量。结果厦门市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营养过度和饮食行为偏差,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干预校学生的肥胖率和超重率显著下降,分别从原来的28.3%和17.4%下降到9.9%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22,P<0.01);知识、态度、行为的正确率显著提高,分别从原来的51.5%、82.7%和59.4%提高到95.3%、99.1%和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显著,为儿童肥胖干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59+766 +7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儿童肥胖相关因素的系统评价[J]. 王小燕,贾宝山.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06)
[2]   厦门市以肥胖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中期效果评价 [J].
陈友兰 ;
杨晓剑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21) :4001-4004
[3]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J].
徐勇 ;
谭琪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03) :166-167
[4]   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李东海 ;
喻荣彬 ;
徐耀初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3, (01) :24-26
[5]   影响我国四城市儿童少年肥胖的环境和行为因素 [J].
马冠生 ;
胡小琪 ;
李艳平 ;
马文军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03) :114-116
[6]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J].
马洪亮 ;
周虹茹 ;
刘枫 ;
杨奉筠 ;
李群英 ;
刘云秋 ;
孙景龙 ;
刘秀荣 .
中国健康教育, 2000, (11) :30-32
[7]   Abdominal manifestations of cystic fibrosis in children [J].
Chaudry, G ;
Navarro, OM ;
Levine, DS ;
Oudjhane, K .
PEDIATRIC RADIOLOGY, 2006, 36 (03) :233-240
[8]  
0besity in child.hood:what’s activity got to do with it. Styne DM. American Journal of cIinical Nutrition . 2005
[9]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