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被引:118
作者
吴桂成 [1 ,2 ]
张洪程 [1 ,2 ]
钱银飞 [1 ,2 ]
李德剑 [2 ]
周有炎 [2 ]
徐军 [1 ,2 ]
吴文革 [1 ,3 ]
戴其根 [1 ,2 ]
霍中洋 [1 ,2 ]
许轲 [1 ,2 ]
高辉 [1 ,2 ]
徐宗进 [2 ]
钱宗华 [2 ]
孙菊英 [2 ]
赵品恒 [1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超高产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0—9750kg.hm-2)、更高产(9750—11250kg.hm-2)和超高产(>11250kg.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库容量和群体库容的充实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由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4个超级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千粒重在3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在安全成熟的情况下,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由更高产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在安全成熟条件下,群体库容充实度在3个产量等级间因种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而群体库容实际充实量则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以足量大穗构成群体安全大库容(安全成熟的群体高颖花量),通过保持正常的充实度(即保证常年的结实率与千粒重),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66 / 2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Comparison of high-yield rice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J].Jifeng Ying;Shaobing Peng;Qingrui He;Hong Yang;Chongdang Yang;Romeo M Visperas;Kenneth G Cassman.Field Crops Research.1998, 1
  • [2] Yield formation in rice in response to drainage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J].S. Ramasamy;H.F.M. ten Berge;S. Purushothaman.Field Crops Research.1997, 1
  • [3]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M].陈温福等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 稻麦研究新进展.[M].凌启鸿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 [5] 实用水稻栽培.[M].[日]松岛省三 著;秦玉田;缪世才 译.农业出版社.1984,
  • [6]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高良艳
    周鸿飞
    [J]. 辽宁农业科学, 2007, (01) : 26 - 28
  • [7]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吴文革
    张洪程
    吴桂成
    翟超群
    钱银飞
    陈烨
    徐军
    戴其根
    许珂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02) : 250 - 257
  • [8]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杨建昌
    杜永
    吴长付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7) : 1336 - 1345
  • [9] 杂交水稻超高产特性研究
    谢华安
    王乌齐
    杨惠杰
    杨高群
    李义珍
    [J]. 福建农业学报, 2003, (04) : 201 - 204
  • [10] 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杨惠杰
    杨仁崔
    杨惠杰
    李义珍
    郑景生
    姜照伟
    [J].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04) : 199 -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