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运河下游河段中抗汞细菌的生态分布

被引:7
作者
杨惠芳
张鸿翼
贾省芬
王保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细菌; 河水; 底泥; 杆菌; 好氧异养菌; 生态分布; 下游河段; 蓟运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受汞污染的蓟运河下游河段的抗汞细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定了好氧异养细菌和抗汞细菌的数量,试验了它们的抗汞能力,鉴定了抗汞细菌的种类。结果表明,好氧异养菌和抗汞细菌的生态分布与河水、底泥的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好氧异养菌量决定于COD和BOD5,河流中抗汞细菌的生态分布决定于异养菌量和汞污染的程度。河水中抗汞菌量与异养菌量之比值低于底泥。抗汞菌量还随季节而变,春季高于秋季。 从本河段分离的抗汞菌经鉴定属于13个属,主要有Pset: domonas和Bacillus,它们分别占总抗汞菌株数的35%和28%。其他菌属有Achromobacter、Alcaligenes、Proteus、Escherichia、Entero-bacter、Aeromonas、staphylococcus、Brevibacterium、Kurthia、Clostridium、Athrobacter,其中大多数细菌的生理特性为接触酶阳性,代谢葡萄糖,利用葡萄糖酸盐和柠檬酸盐,还原硝酸盐。它们能抗5—30ppm的氯化汞,而抗醋酸苯汞的浓度仅为0.03—3ppm。然而驯化后一些芽孢杆菌抗汞浓度提高到200—300ppm。当氯化汞初始浓度为250—300ppm时其转化率可达96—93%。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