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23
作者
门伟莉
张志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关键词
科研创造峰值年龄; 动力学模型; 研究述评; 存在的问题;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3.11.005
中图分类号
G30 [科学研究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进行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对现有研究中科研创造峰值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总结,重点对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的现状及研究结论(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的统计增大趋势、统计减小趋势和稳定无变化趋势)进行综述,并对知识负担——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模型和研究性质——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模型进行简要述评。最后从研究样本和衡量指标的选择性偏差和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影响因素研究缺乏两个方面阐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623 / 16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研而优则仕”危害创新甚大 [J].
李邦河 ;
李文林 ;
孙庆华 .
科学文化评论, 2010, 7 (03) :5-20
[2]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启示[J]. 裴世鑫,崔芬萍,李传起.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9(04)
[3]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启示[J]. 裴世鑫,崔芬萍,李传起.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9 (04)
[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创造峰值年龄研究 [J].
吴晓东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4 (06) :655-658
[5]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峰值研究 [J].
陈其荣 .
河池学院学报, 2009, 29 (03) :1-7
[6]   对80年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统计分析及思考 [J].
夏水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03) :128-130
[7]   关于科学家社会年龄问题的研究 [J].
赵红州 .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79, (04) :29-44
[8]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美)S.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