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特征

被引:20
作者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赵辉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秦岭; 天然次生油松林;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碳贮量; 分层抽样法;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8.08.027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精确估计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方法】基于林下灌木、草本群落特征数据,采用分层抽样法确定研究区土壤剖面的调查数量,对调查样地上、中、下3"层"的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及其与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上"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较小,变化幅度为56.60~71.98 Mg/hm2,变异系数为8.26%;而"中、下"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波动较大,变化幅度为22.83~59.45和38.33~85.82 M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5.91%和22.9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95%的可靠性下,抽样估计的相对误差为±11.13%时,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0.492±6.73)Mg/h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72.59 Mg。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西藏地区土壤表层和全剖面背景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 [J].
范宇 ;
刘世全 ;
张世熔 ;
邓良基 .
生态学报, 2006, (09) :2834-2846
[2]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周莉 ;
李保国 ;
周广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99-105
[3]   黄龙山林区油松林封育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J].
侯琳 ;
雷瑞德 ;
康博文 ;
王得祥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7) :1165-1172
[4]   分层抽样法在路基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 [J].
侯琳 ;
彭鸿 ;
陈晓荣 ;
朱晓绒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3) :37-39
[5]   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 [J].
解宪丽 ;
孙波 ;
周慧珍 ;
李忠佩 ;
李安波 .
土壤学报, 2004, (01) :35-43
[6]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原理及应用 [J].
田英姿 ;
李友明 .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3, (02) :45-47
[7]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J].
李克让 ;
王绍强 ;
曹明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72-80
[8]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分配的影响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王彦辉 ;
徐德应 .
林业科学, 2002, (04) :19-29
[9]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李克让 ;
朱松丽 ;
黄方红 .
地理学报, 2000, (05) :533-544
[10]  
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监测及相关过程[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王庚辰,温玉璞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