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常小荣 [1 ]
严洁 [1 ]
何军锋 [1 ]
李江山 [1 ]
刘建华 [2 ]
王超 [1 ]
机构
[1] 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
[2]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测试中心
关键词
神经元放电; 孤束核; “四白”穴; 针刺刺激;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5.04.011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及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和非经非穴点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TS)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四白”穴为刺激点,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为对照,在刺激点上用手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激30 s,在NTS寻找对来自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结果:52只大鼠记录到资料完整的86个NTS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而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分别为50.00%、46.51%、34.88%、31.40%。统计表明,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极显著地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显著高于刺激“颧”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针刺上述穴和非穴区,NTS神经元主要是以兴奋为主。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比较,足阳明经穴与NTS的关系更密切;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腧穴均有一定的特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37+248 +2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鼠头面部腧穴和胃扩张传入信息在孤束核的汇聚—c-fos表达的研究 [J].
何军锋 ;
刘建华 ;
严洁 ;
常小荣 ;
李江山 ;
王超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 (02) :30-32
[2]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的即时性保护作用 [J].
李江山 ;
严洁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2, (05) :260-261
[3]   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的PKCγ阳性神经元向孤束核投射 [J].
吴利平 ;
李辉 ;
李云庆 ;
张远强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 (23) :2171-2174
[4]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J].
常小荣 ;
严洁 ;
林亚平 ;
易受乡 ;
刘辉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1, (01) :5-5
[5]   针刺足阳明经四白、内庭对胃蠕动功能的影响 [J].
常小荣 ;
严洁 ;
易受乡 ;
林亚平 ;
阳仁达 .
中医杂志, 1999, (04) :217-218
[6]   针刺足阳明经不同穴点对胃窦面积影响的结果分析 [J].
严洁 ;
常小荣 ;
黄必群 ;
林亚平 ;
易受乡 ;
阳仁达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9, (03) :39-41
[7]   针刺足阳明经不同部位腧穴对人体胃窦容积变化的动态观察 [J].
严洁 ;
常小荣 ;
臧敬跃 ;
李克林 ;
徐慧玉 ;
林亚平 ;
易受乡 ;
阳仁达 .
针刺研究, 1995, (01) :60-65
[8]   三叉神经躯体传入成分向孤束核投射的间接途径—HRP跨节和逆行追踪技术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J].
张文斌 ;
李继硕 ;
李惠民 .
解剖学报, 1992, (03) :253-259+341
[9]   大鼠脊髓灰质向孤束核的投射——HRP法研究 [J].
孟卓 ;
陶之理 .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86, (01) :141-146+179
[10]  
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延脑初级中枢(孤束核)机制的研究[D]. 刘健华.湖南中医学院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