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研究

被引:3
作者
蔡滢滢 [1 ,2 ]
牟守国 [1 ,2 ]
肖波 [3 ]
王艳 [3 ]
刘培学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化水平; 协调度; 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南京市历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城市化发展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测算南京市历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同时参照人口城市化法计算南京市的城市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联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N)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求得土地利用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到2007年的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综合协调度指数为0.5446,总体上来说二者处于基本协调的发展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土地评价理论、方法与系统开发.[M].刘耀林; 焦利民; 著.科学出版社.2008,
[2]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刘思峰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3]   北京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模拟分析 [J].
谭峻 ;
李楠 ;
魏锜琀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9) :38-42
[4]   栖霞山风景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土壤特性研究 [J].
赵永艳 ;
苏继申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141-144
[5]   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测度研究——以新疆为例 [J].
张效莉 ;
王成璋 ;
王野 .
生态经济, 2006, (11) :123-126+132
[6]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 [J].
吴文恒 ;
牛叔文 ;
郭晓东 ;
常慧丽 ;
李钢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853-861
[7]   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J].
冷奕明 ;
张文秀 .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02) :214-218
[8]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J].
唐国利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2006, (01) :56-68
[9]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地理学报, 2005, (02) :237-247
[10]   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及外来人口影响测评 [J].
陈爽 ;
王进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6) :52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