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渗流特性研究

被引:35
作者
祝春生 [1 ]
程林松 [1 ]
阳忠华 [2 ]
陈璞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石油勘探局采油二处
[3] 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油建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束缚水; 残余油; 驱油效率; 渗流特征; 特低渗透油藏;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2.02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西部某特低渗透油藏岩心相对渗透率的曲线特征,认为特低渗透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可近似看成"直线型",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主要为"直线型"和"上凸型"。研究结果亦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逐渐减小,两相共渗区变宽;无水期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同时增大。对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大于1这类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认为油水启动压力的存在以及岩心的均质程度可能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4+118 +1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渗流特征 [J].
郝明强 ;
刘先贵 ;
胡永乐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79-81+116
[2]   低渗透油气藏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新方法 [J].
吴凡 ;
孙黎娟 ;
管菲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95-97+117
[3]   微裂缝低渗透岩石渗透率随围压变化实验研究 [J].
薛永超 ;
程林松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108-110
[4]   压裂液滤液对特低渗透储层驱油效率的影响 [J].
刘易非 ;
黄海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1) :94-97+109
[5]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J].
宋子齐 ;
程国建 ;
杨立雷 ;
于小龙 ;
赵宏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6) :595-599
[6]   低渗油藏的两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J].
宋付权 ;
刘慈群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0-12+20
[7]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试验研究 [J].
蒋明 ;
宋富霞 .
石油钻采工艺, 1997, (06)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