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系统及其控油作用分析

被引:24
作者
李玉喜
庞雄奇
汤良杰
姜振学
周瑞年
蒋武明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近南北向构造系统; 汇聚型右行走滑; 构造变换带; 第三系; 变形; 油气藏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生界残余厚度变化规律、新生代沉积相分布规律及平面形态特征等 ,认为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形成于前新生代 ,新生代以来在近南北向挤压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成为统一构造系统。第三纪近南北向断裂活动以汇聚型右行走滑方式为主 ,形成近南北向走滑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变换带 ,作为深部边界约束条件而影响着第三系变形。近南北向构造对柴西地区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 ,已发现油田与其关系密切。近南北向走滑带发育地区是寻找第三系优质裂缝性油气藏的主要地区。图 5参 2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控油作用分析 [J].
戴俊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2) :121-124
[2]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J].
范连顺 ;
王明儒 .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01)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