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D与神经网络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

被引:25
作者
王保平
王增才
张万枝
机构
[1]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神经网络; 煤岩界面识别; 综放开采;
D O I
10.16450/j.cnki.issn.1004-6801.2012.04.007
中图分类号
TP391.4 [模式识别与装置]; TP183 [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1 ; 081101 ; 081104 ; 1405 ; 0812 ; 0835 ;
摘要
针对放顶煤中煤岩界面难以识别的问题,采用检测液压支架尾梁振动信号的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和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多个固有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s,简称IMF);然后,对各IMF进一步分析以提取特征参数;最后,选择若干个包含主要信息的参数组成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来识别落煤和落岩两种情况,实现煤岩界面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各IMF的能量、峭度和波峰因子组成的特征向量均可用于识别煤岩界面,且当以能量组成特征向量时比其他两种方式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引用
收藏
页码:586 / 590+688 +6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图像识别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研究 [J].
孙继平 .
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02) :77-79
[2]   应用EMD-AR谱提取柴油机曲轴轴承故障特征 [J].
夏天 ;
王新晴 ;
肖云魁 ;
梁升 .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0, 30 (03) :318-321+342
[3]   扭振测量在煤岩界面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J].
任芳 ;
刘正彦 ;
杨兆建 ;
梁国琴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1 (01) :94-96
[4]   多小波包频带能量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 [J].
赵栓峰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9 (05) :584-588+602
[5]   EMD方法在转子局部碰摩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J].
程军圣 ;
于德介 ;
杨宇 .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06, (01) :24-27+74
[6]   基于神经网络和Dempster-Shafter信息融合的煤岩界面预测 [J].
梁义维 ;
熊诗波 .
煤炭学报, 2003, (01) :86-90
[7]   自然γ射线法在采煤机摇臂自动调高中检测煤层厚度的研究 [J].
王增才 ;
王汝琳 ;
徐建华 ;
王泉夫 .
煤炭学报, 2002, (04) :425-429
[8]   采煤机自动调高控制系统研究 [J].
张俊梅 ;
范迅 ;
赵雪松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88-91
[9]   基于切割力响应的煤岩界面识别技术研究 [J].
廉自生 ;
刘混举 ;
李文英 .
山西机械, 1999, (02) :27-29
[10]   自然T射线煤岩界面识别传感器的理论建模及实验验证 [J].
秦剑秋 ;
郑建荣 ;
朱旬 ;
施得波 ;
孟惠荣 .
煤炭学报, 1996, (05)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