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流转中过度“非粮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62
作者
杨瑞珍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非粮化”; 耕地流转; 原因;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针对近年来我国典型地区耕地流转中出现的过度"非粮化"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种粮比较效益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农地管理制度和监督缺乏、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对流转后耕地用途的片面理解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户转入耕地及其“非粮化”种植行为与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河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 [J].
易小燕 ;
陈印军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6) :2-10+21
[2]   我国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倾向与对策研究 [J].
张五钢 .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 12 (05) :54-57
[3]   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与粮食安全 [J].
朱忠贵 .
粮食问题研究, 2010, (01) :10-12
[4]   当前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黎霆 ;
赵阳 ;
辛贤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10) :4-11
[5]  
全面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N]. 尹成杰.农民日报. 2011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