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湖南省双季超级杂交稻品种搭配方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3
作者:
艾治勇
[1
]
青先国
[2
]
彭既明
[1
]
机构:
[1]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湖南省农业厅
来源:
关键词:
双季超级杂交稻;
搭配方式;
生态适应性;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10.s1.101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湖南省不同双季稻区研究了双季超级杂交稻品种不同熟期搭配方式的生育期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熟期搭配方式在不同双季稻区均能顺利完成其生育进程,从南到北,完成其生育进程的天数和早晚稻共生期增加,但生育期极差缩小;早稻产量、晚稻产量和双季总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双季稻区间差异极显著,且早稻产量高于晚稻产量,说明产量稳定性与生态适应性较弱,进一步分析认为晚稻的产量稳定性高于早稻,造成早稻产量稳定性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有效穗,而晚稻主要有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其中影响最大是有效穗;迟熟早稻+迟熟晚稻的搭配方式在不同双季稻区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优势,并完成其生育进程。综合温光资源、生产实际和本研究中不同搭配方式的产量表现,迟熟早稻+迟熟晚稻的搭配方式在湖南省的不同双季稻区均能完成生育进程,但湘北地区和湘东地区温光资源宜推广应用早熟早稻+迟熟晚稻搭配方式,而湘中和湘南地区宜推广应用迟熟早稻+迟熟晚稻、中熟早稻+迟熟晚稻或迟熟早稻+中熟晚稻等生长期相对较长的搭配方式;提高双季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和产量稳定性的关键在于协调双季平衡增产的基础上攻晚稻;技术措施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减少地区间有效穗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