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糜署岭岩体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19
作者
李永军
王冉
李注苍
刘志武
李金保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
岩浆混合; 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 糜署岭岩体; 西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糜署岭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灰白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个体大小悬殊且有定向性。有的包体具有细粒边,有的见冷凝边;包体与寄主岩石在成分、色率以及组构上多呈弱过渡关系,界线模糊;包体中发育斜长石异常环带及针状磷灰石,常有寄主岩石中的钾长石巨晶(捕虏晶)。这些特征提供了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混合的证据,也为探讨本区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关于造山带花岗岩类填图方法的讨论——以西秦岭天水地区为例 [J].
李永军 ;
赵仁夫 ;
刘志武 ;
李金保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3, (01) :1-6
[2]   岩浆混合作用及其研究评述 [J].
李昌年 .
地质科技情报, 2002, (04) :49-54
[3]   花岗岩地球动力学研究展望 [J].
李永军 ;
付国民 ;
刘志武 ;
李金保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1, (04) :7-10
[4]   花岗岩混合成因研究及大陆动力学意义 [J].
王涛 .
岩石学报, 2000, (02) :161-168
[5]   西秦岭东段侵入岩的构造成因类型 [J].
李永军 ;
霍福臣 .
甘肃地质学报, 1996, (01) :32-42+46+31
[6]   中酸性侵入岩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及其意义 [J].
江万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15 (01) :13-18
[7]   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 [J].
王德滋 ;
周新民 ;
徐夕生 ;
姚玉鹏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35-241
[8]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肖庆辉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9]  
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M].马昌前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10]  
花岗岩及其包体.[M].[法]迪迪埃(J·Didier) 著;姜胜章 译.地质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