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豆科牧草对废弃砂坑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李国旗
马晨玉
杨晓晖
张朝荣
张浩
张永霞
机构
[1]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北京市昌平区林业局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4]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银川
[5] 北京
[6] 银川
关键词
沙地; 豆科牧草; 土壤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针对种植不同豆科牧草后沙地土壤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来看,种植黄香草木樨以后,土壤中的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种植紫花苜蓿和白三叶以后土壤中4种养分的含量,说明种植草木樨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比种植紫花苜蓿和白三叶都好.②从空间上来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的水解氮、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表现为总体上降低的趋势;而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表现为总体上升高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Plant-soil Interactions in Deserts.[J].William H. Schlesinger;Adrienne M. Pilmanis.Biogeochemistry.1998, 1
[2]  
恢复生态学导论.[M].任海;彭少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3]   牧草改良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进展 [J].
李志丹 ;
干友民 ;
泽柏 ;
张新全 ;
霍尚峰 .
草业科学, 2004, (06) :17-21
[4]   科尔沁沙地退化草场土壤养分的空间结构分析 [J].
陈伏生 ;
曾德慧 .
草业学报, 2004, (01) :39-44
[5]   半干旱区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的关系 [J].
郭胜利 ;
刘文兆 ;
史竹叶 ;
侯喜禄 ;
李凤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40-43
[6]   荒漠化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吕贻忠 ;
马兴旺 .
生态环境, 2003, (04) :473-477
[7]   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J].
安韶山 ;
刘梦云 ;
李壁成 ;
焦菊英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1429-1432
[8]   矿区复垦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研究 [J].
张乃明 ;
武雪萍 ;
谷晓滨 ;
张学涌 .
土壤通报, 2003, (01) :58-60
[9]   首都圈多伦地区荒漠化生态安全评价 [J].
周金星 ;
陈浩 ;
张怀清 ;
蔡强国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1) :80-84
[10]   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典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J].
赵学勇 ;
贺丽萍 .
中国沙漠, 2002, (04)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