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反观人口红利论

被引:4
作者
段辉
机构
[1] 曲靖师范学院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机会窗口; 人口负担系数; 人才红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05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本文在流行的"人口红利"论基础上重新反思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据此提出三个主要论点:"人口机会窗口"不能与经济高速增长简单归因;"人口红利"不简单等同于"人数红利";流行的"人口红利"论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具有历史契合性,在缔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透支、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压力。继而探索依赖"人才红利"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基于中日人口红利比较的视角 [J].
梁颖 ;
陈佳鹏 .
人口学刊, 2013, 35 (04) :21-31
[3]   刘易斯转折点、二次人口红利与经济持续增长研究 [J].
孟令国 ;
王清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 (06) :44-53
[4]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1) :56-71+206
[5]   “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老龄化视角 [J].
田雪原 .
中州学刊, 2012, (06) :83-88
[6]   中国2000年以来生育水平估计 [J].
李汉东 ;
李流 .
中国人口科学, 2012, (05) :75-83+112
[7]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 [J].
郭志刚 .
中国人口科学, 2011, (06) :2-13+111
[8]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年龄分布 [J].
郝东阳 ;
张世伟 .
消费经济, 2011, 27 (05) :3-7
[9]   从“六普”看中国人力资源变化: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 [J].
胡鞍钢 ;
才利民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 (04) :1-8
[10]   1978—2007年中国隐性失业、劳动力流动与整体失业率估计 [J].
周晓津 .
西部论坛, 2011, 21 (01)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