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中转枢纽港战略理论的中欧班列集成运作研究

被引:21
作者
董千里 [1 ,2 ]
杨磊 [1 ,2 ]
常向华 [2 ]
机构
[1]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
关键词
国际中转枢纽; 中欧班列; 时间周转量; 集成场; 基核; 联接键; 仿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32.4 [铁路联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当前"一带一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行问题中的因果关系,认为国际中转枢纽港地位和功能缺失是制约中欧班列集成运作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按这一思路,在梳理国际中转枢纽港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国际中转枢纽港形成国际物流境内集货、中转和发车等功能,并将其作为构成跨境快速通道网络中的内陆起始港,为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网络在时间、空间和经济绩效指标比较方面奠定理论基础。在阐述国际中转枢纽港形成必要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西安(陆)港作为国际中转枢纽港进行中欧班列集成运作的模型;结合当前各地中欧班列孤立运作与集成运作模式的比较,验证构建国际中转枢纽港战略理论与中欧班列集成运作的合理性;总结相关结论,并提出中欧班列集成运作的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西安港中转的“X新欧”国际班列绩效仿真研究.[D].常向华.长安大学.2016, 02
[2]   中欧班列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J].
王杨堃 .
综合运输, 2015, 37(S1) (S1) :70-75+89
[4]   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与发展对策附视频 [J].
李耀华 .
对外经贸实务, 2015, (02) :91-93
[6]   高速公路点-轴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J].
董千里 .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1998, (01) :107-112
[7]   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西部地区发展之路 [J].
陆大道 .
中国软科学, 1996, (07) :38-40
[8]  
中欧班列各自为政恶性竞争 建议设立联席会议制度.[N].丁舟洋;.每日经济新闻.2016,
[9]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探讨.[M].朱高峰;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  
高速路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M].董千里; 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