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15
作者
刘志飞
王成善
李祥辉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2] 四川成都
[3]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四川成都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新特提斯洋; 大陆俯冲; 西藏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从晚侏罗世至今可能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期俯冲作用 ,早期俯冲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以桑日群和恰布林组为代表 ,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在此期形成 ;而晚期俯冲从中白垩世至始新世 ,以混杂岩、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日喀则群为代表 ,拉孜 -浪卡子断裂可能代表了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实际地表位置 .由此提出包括新特提斯洋两期俯冲作用在内的五个阶段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沉积 -构造演化过程 .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藏南部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的识别与讨论 [J].
王成善 ;
刘志飞 ;
何政伟 .
地质学报, 1999, (01) :7-14
[2]   西藏日喀则地区早白垩世恰布林组辫状河—扇三角洲沉积 [J].
刘志飞 ;
王成善 .
沉积学报, 1998, (03) :6-13
[3]   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地层学研究 [J].
刘志飞,王成善,李祥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2) :56-63
[4]   关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新认识 [J].
郝杰,柴育成,李继亮 .
地质科学, 1995, (04) :423-431
[5]   雅鲁藏布江断裂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缝合线的置疑 [J].
劳雄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 1994, (00) :25-35
[6]  
中-英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队编写.青藏高原地质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7]  
李光岑,(法)麦尔西叶(J.L.Mercier)主编.中法喜马拉雅考察成果[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8]  
喜马拉雅地质文集编辑委员会 编.喜马拉雅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