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绿色和白色棉品系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6
作者
华水金
袁淑娜
赵向前
张小全
刘英新
文国吉
张海平
王学德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棕色棉; 绿色棉; 白色棉; 产量; 光合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比较了白色棉、棕色棉和绿色棉3个品系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花后期和吐絮期6个时期植株叶片叶绿素a和b的含量、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Ca2+-APTase、Mg2+-ATPase活性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白色棉子棉产量显著高于棕色棉,绿色棉最低。3个材料的光合指标在植株盛花期差异最大,说明盛花期是影响棉花光合代谢的重要时期。与白色棉相比,棕色棉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弱、AT-Pase活性弱,导致其净光合速率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是造成其产量低的生理原因之一。就绿色棉而言,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其ATPase活性与白色棉相当;在盛花期,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超过了白色棉,但仍未能获得高产,表明了影响绿色棉品系产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天然彩色棉新品种——运彩绿-1 [J].
张林水 ;
吴霞 ;
上官小霞 ;
许爱玲 ;
梁运生 ;
郭丰源 ;
李燕娥 .
中国棉花, 2007, (12) :18-19
[2]   新疆棉花光温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 [J].
徐文修 ;
牛新湘 ;
边秀举 .
棉花学报, 2007, (06) :455-460
[3]   彩色棉皖棉38和皖棉39简介 [J].
张家宪 ;
刘伟 ;
胡岩 .
中国棉花, 2006, (06) :14-14
[4]   细胞质雄性不育彩色棉的杂种优势利用和制种研究 [J].
赵向前 ;
王学德 .
棉花学报, 2005, (01) :8-11
[5]   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研究 [J].
杨铁钢 ;
谈春松 ;
郭红霞 .
中国棉花, 2003, (07) :13-16
[6]   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F1杂种优势分析 [J].
曹新川 ;
何良荣 ;
蔡臻伟 ;
郑德明 ;
梅拥军 ;
胡守林 ;
熊仁次 .
棉花学报, 2003, (03) :191-192
[7]   天然有色棉纤维和短绒色泽遗传分析(英文) [J].
石玉真 ;
杜雄明 ;
刘国强 ;
强爱娣 ;
周忠丽 ;
潘兆娥 ;
孙君灵 .
棉花学报, 2002, (04) :242-248
[8]   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的遗传基础形成及湿处理色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J].
邱新棉 ;
周文龙 ;
李茂松 ;
马永根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6) :610-615
[9]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薛应龙 主编, 1985
[10]   Cotton genotypic variation in the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to irradiance [J].
Pettigrew, WT .
PHOTOSYNTHETICA, 2004, 42 (04) :56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