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抑制寒地稻田N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

被引:22
作者
王孟雪 [1 ,2 ]
张忠学 [1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灌溉; 排放控制; 氮氧化物; 寒地稻作; N2O;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4种水分管理模式,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田间观测寒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特征,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寒地稻田N2O排放的影响及N2O排放对土壤环境要素的响应,同时测定水稻产量,以期为寒地稻田N2O排放特征研究提供对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N2O排放的高峰均出现在水分交替频繁阶段,水稻生育阶段前期,各处理N2O排放都处于较低水平,泡田期几乎无N2O排放。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增加47.3%,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减少40.7%和39.6%。寒地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关系密切,与土壤10 cm温度显著相关(P<0.05)。水稻生长期间各处理N2O排放顺序间歇灌溉>淹灌,二者均显著高于浅湿灌溉和控制灌溉(P<0.05)。各处理水稻产量以浅湿灌溉最低、其他方式差异不显著。可见,间歇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但会促进稻田N2O的排放。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稻田温室效应的需求下,控制灌溉为最佳灌溉方式,应予以高度重视。该研究可为黑龙江寒地稻作区选择节水减排模式提供科学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试验研究.[D].朱士江.东北农业大学.2012, 02
[2]   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张岳芳 ;
周炜 ;
王子臣 ;
陈留根 ;
朱普平 ;
盛婧 ;
郑建初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 (08) :1690-1696
[3]   上海崇明岛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格局 [J].
张鲜鲜 ;
殷杉 ;
朱鹏华 ;
刘佳磊 ;
李长生 ;
刘春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 31 (02) :34-39
[4]   土壤水分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康新立 ;
华银锋 ;
田光明 ;
邵颖慧 ;
牛云景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3 (02) :43-46
[5]   水稻低碳生产研究进展 [J].
周胜 ;
宋祥甫 ;
颜晓元 .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 (02) :213-222
[6]   土壤N2O和NO产生机制研究进展 [J].
蔡延江 ;
丁维新 ;
项剑 .
土壤, 2012, 44 (05) :712-718
[7]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时间变异.[J].马秀枝;张秋良;李长生;陈高娃;王飞;.应用生态学报.2012, 08
[8]   中国主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对策 [J].
章永松 ;
柴如山 ;
付丽丽 ;
刘立娟 ;
董慧芬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 38 (01) :97-107
[9]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CO2和N2O排放通量及其与土壤养分动态和施肥的关系 [J].
叶丹丹 ;
谢立勇 ;
郭李萍 ;
高霁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03) :15-20
[10]   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研究综述 [J].
邵美红 ;
孙加焱 ;
阮关海 .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23 (01) :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