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B型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50
作者
林克剑 [1 ]
吴孔明 [1 ]
刘山蓓 [2 ]
张永军 [1 ]
郭予元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中华草蛉; 龟纹瓢虫; 异色瓢虫; 烟粉虱;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76.2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3种天敌成虫和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差异显著,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17,263,156头和625,238,108头。3种天敌对烟粉虱若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干扰作用逐渐增强,其寻找效应表现为龟纹瓢虫(0.5656)>异色瓢虫(0.4371)>中华草蛉(0.4029),对烟粉虱的控制能力表现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温度和湿度对B型烟粉虱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J].
林克剑 ;
吴孔明 ;
魏洪义 ;
郭予元 .
植物保护学报, 2004, (02) :166-172
[2]   不同地理种群棉蚜对温度和光周期的生态适应性 [J].
刘健 ;
吴孔明 ;
赵奎军 ;
郭予元 .
生态学报, 2003, (05) :863-869
[3]   烟粉虱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动态及化学防治 [J].
林克剑 ;
吴孔明 ;
魏洪义 ;
郭予元 .
昆虫知识, 2002, (04) :284-288
[4]  
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牟吉元等主编, 1997
[5]  
FAO Plant Prot .2 Brown J. K. Bull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