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面太阳辐射及其谱分布的因子分析

被引:41
作者
沈钟平 [1 ,2 ]
张华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地面太阳辐射; 谱分布; 大气吸收; 气溶胶; 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1 [太阳辐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目前全球变暗(明)的热点问题,利用一个高光谱分辨率的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全球42种大气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及其在近红外、可见和紫外各光谱区间的比例,详细分析了大气内部因子(水汽和臭氧、云和气溶胶等)以及外部因子(太阳天顶角和地表反照率)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云对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及其谱分布有很大影响,高云的影响很小。水汽和臭氧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水汽对地面近红外辐射的影响较大,而臭氧对可见和紫外辐射的影响较大。气溶胶对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仅次于大气的吸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太阳天顶角和地表反照率都会对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及其谱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09 / 12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近40年来中国大陆总辐射的演变特征 [J].
杨胜朋 ;
王可丽 ;
吕世华 .
太阳能学报, 2007, (03) :227-232
[2]   中国地表月平均反照率的遥感反演 [J].
徐兴奎 ;
刘素红 .
气象学报, 2002, (02) :215-220+260
[3]   太湖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及其气候学计算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太阳能学报, 2002, (01) :118-123
[4]   太阳紫外线辐射预测计算模型研究 [J].
郑有飞 ;
石广玉 ;
何金海 .
太阳能学报, 2001, (04) :461-465
[5]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分析 [J].
白建辉 ;
王庚辰 .
太阳能学报, 2000, (02) :192-197
[6]   影响地面紫外辐射的因素分析 [J].
王普才 ;
吴北婴 ;
章文星 .
大气科学, 1999, (01) :2-9
[7]   关于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问题 [J].
王炳忠 ;
税亚欣 .
太阳能学报, 1988, (01) :59-65
[8]  
大气辐射学[M]. 科学出版社 , 石广玉, 2007
[9]  
The effects of band division on radiative calculations. Zhang H,Suzuki T,Nakajima T, et al. Optical Engineering . 2006
[10]  
From dimming to brightening: decadal changes in solar radiation at the earth’s surface. Wild,M,Gilgen,H,Roesch,A,Ohmura,A,Long,CN,Dutton,EG,Forgan,B,Kallis,A,Russak,V,Tsvetkov,A. Science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