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蒿甲醚、吡喹酮早期治疗感染血吸虫病病兔的肝脏病理变化
被引:3
作者:
张超威
杨元清
肖树华
机构: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蒿甲醚,吡喹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5 [实验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兔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d7灌服(ig)1次蒿甲醚(Art)30mg·kg-1,并于感染后d14、d21、d35和d49重复ig1次相同剂量的Art时,在兔肝的切片中仅查见死虫,未见有虫卵或和虫卵性肉芽肿形成。若于感染后d7、d21、d35和d49ig上述剂量的Art1次时,肝内偶而查见少量虫卵和虫卵性肉芽肿。若于感染后d21ig1次吡喹酮(Pra)40mg·kg-1,然后每wk(d28和d35)或每2wk(d35和d49)重复ig1次相同剂量的Pra时,前者肝切片查见的虫卵数和虫卵肉芽肿远较对照组的为少,但较后者为多,后者所查见的为陈旧性虫卵或虫卵性芽肿。结果表明兔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用Art或Pra早期治疗,因大部分或甚至全部♀虫被杀死,肝脏受虫卵损害轻微或无明显损害。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59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