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37
作者
赵其国
沈仁芳
滕应
李秀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区; 轮作休耕; 植物移除; 体制机制; 对策建议;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12.001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开展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修复和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实地调研考察和专题研讨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开展中国重金属污染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试点工作取得如下的进展:2016年长沙、株洲、湘潭等3市13县区实施治理式休耕面积10.01万亩(0.667 3×10~4 hm2),2017年以整村推进方式新增并落实10万亩(0.666 7×10~4 hm2)中度至重度重金属污染休耕耕地。通过治理式休耕,大面积水稻(Oryza sativa)镉含量达标,农产品降镉效果明显,土壤酸化得到有效缓解,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建立了轮作休耕模式,包括实行分区治理,形成"休治培"三融合技术模式,建立以农艺调控为主、边生产边修复的非工程性技术路径,探索了水稻与绿肥的轮作模式。建立了建设机制与体制:突出政府责任主体,强化绩效管理;突出补贴政策保障,强化资金落实;突出农民自愿休耕,强化过程监管;突出组织模式探索,强化产业培育。试点工作中也发现了若干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耕地质量下降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重金属污染区休耕制度的科技支撑明显不足,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文章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加强重金属污染区轮作休耕制度顶层设计;加强重金属污染区轮作休耕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区轮作休耕制度的体制机制建设,如资金保障机制、生态补偿制度和管理机制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003 / 20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湖南攸县稻米镉(Cd)富集特征及原因解析 [J].
杨阳 ;
李艳玲 ;
王美娥 ;
陈卫平 ;
彭驰 .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04) :1502-1507
[2]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状况及其防治措施——以湖南省为例 [J].
方琳娜 ;
方正 ;
钟豫 .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07) :212-213+219
[3]   “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思路和对策研究 [J].
孙宁 ;
王兆苏 ;
卢然 ;
贾杰林 .
环境保护科学, 2016, 42 (02) :1-7
[4]   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思路与技术对策研究 [J].
翁伯琦 ;
刘朋虎 ;
张伟利 ;
黄颖 ;
王义祥 .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 (07) :1253-1258
[5]  
Risk assessment of Cd polluted paddy soils in the industrial and township areas in Hunan, Southern China[J] . Meie Wang,Weiping Chen,Chi Peng.Chemosphere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