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4
作者
魏春景
单振刚
张立飞
王式洸
常宗广
不详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2]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榴辉岩; 变质作用; 大别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正> 近年来很多学者把大别造山带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为碰撞杂岩,以出现榴辉岩和副片麻岩系为特征,北部为岛弧杂岩,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不含有榴辉岩块体;其间的分界线为华北
引用
收藏
页码:1832 / 18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对中国中部超高压榴辉岩的P-T轨迹及回返机制的新认识 [J].
魏春景,王式洸,张立飞,单振刚,王晓燕,常宗广 .
岩石学报, 1996, (01) :70-78
[2]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