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淮南段底泥氮磷垂直分布研究

被引:7
作者
陈军 [1 ]
徐俊 [1 ]
陈永红 [1 ]
田冬 [1 ]
王娟 [1 ]
高志康 [2 ]
机构
[1] 淮南师范学院实验信息中心
[2] 淮南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底泥; 氮; 磷; 形态; 垂直分布; 淮河;
D O I
10.16232/j.cnki.1001-4179.2008.02.005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淮河淮南段国家控制断面柱状样底泥的岩性、理化性质及氮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0 cm内底泥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63)。不同断面氮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差异较大,一般都在20 cm处发生明显的转折,TN、NH4+-N、NO3--N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姚家湾;NH4+-N、NO3--N含量总和占TN的比例极小,有机氮及地质氮可能是淮河底泥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底泥磷的形态分布特征相似,钙磷(Ca-P)含量在各层所占的比例约占该层TP的40%;闭蓄磷(O-P)在峡山口、石头埠、湖大涧3个断面所占的比例仅次于Ca-P;铁磷(Fe-P)在姚家湾、石头埠相对较高。最具释放潜力的水溶性磷、Al-P、Fe-P在4个柱状样底泥中都较低;三者之和约占TP的20%左右。研究结论为:淮河淮南段底泥磷的释放不会对淮河的富营养化起太大的作用,外源输入和底泥氮的释放是淮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 [J].
黄清辉 ;
王东红 ;
王春霞 ;
马梅 ;
王子健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6) :24-27
[2]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朱广伟 ;
高光 ;
秦伯强 ;
张路 ;
罗潋葱 .
水科学进展, 2003, (06) :714-719
[3]   杭州西湖底泥磷分级分布 [J].
徐骏 .
湖泊科学, 2001, (03) :247-254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