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对海水中铅积累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6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吴益春
宋晓阳
王凡
刘长发
周永
赵冲
郑伟
机构
[1] 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大连水产学院
[4]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5] 辽宁大连
关键词
铅; 牙鲆; 积累; 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海水中铅在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中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及海水中总有机碳浓度对铅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 5mg/dm3时,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9天均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内脏中的649 8大于鳃中的237 4大于肌肉中的59 71.染毒13d后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的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中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0天时各组织中铅排出率为内脏团的84 85%大于鳃的61 26%大于肌肉的57 03%.海水中总有机碳浓度对铅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总有机碳浓度升高,各组织中铅蓄积量明显下降,表明海水总有机碳能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王海黎 ;
陶澍 .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05) :421-426
[2]   一种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大型海藻毒性效应的新方法 [J].
于志刚 ;
张经 ;
史峰岩 ;
吴超元 .
海洋与湖沼, 1999, (02) :199-205
[3]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Cu污染监测生物的研究 [J].
陆超华 ;
谢文造 ;
周国君 .
海洋环境科学, 1998, (02) :18-24
[4]   海口湾海水表观重金属终合容量研究 [J].
陈春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5) :69-75
[5]   铜、锌、锰和铬对中国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J].
王安利 ;
王维娜 ;
李铁水 ;
刘存岐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4) :134-139
[6]  
GB 15199-1994. 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S]. 1994
[7]  
Soft-tissue accumulation of lead in the blue tilapia,Oreochromis aureus (steindachner), and the modifying effects of cadmium and mercury[J] . Paul Allen.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 199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