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18
作者
阎晓琴
耿正惠
王素琴
机构
[1]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儿; 多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4.7 [围产期医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纵向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措施,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方法对我院产科近20年来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5个年份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新生儿5057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350例,平均发生率6.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及2003年5个年份分别为9.4%、8.7%、6.1%、4.6%及4.0%(P<0.01)。多胎低体重儿发生率5个年份分别为19.8%、19.4%、13.8%、30.0%及48.5%(P<0.01)。早产低体重儿比例5个年份分别为59.0%、50.0%、59.0%、65.0%及81.8%,足月低体重儿比例5个年份分别为41.0%、50.0%、41.0%、35.0%及18.2%(P<0.05)。男女性别比例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近20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胎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早产低体重儿发生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足月低体重儿发生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低体重儿发生与性别无关。应预防早产和多胎,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胎膜早破。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低出生体重影响儿童的今天和未来 [J].
林良明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03) :4-5
[2]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 [J].
林良明 ;
刘玉琳 ;
张新利 ;
米杰 ;
曹兰华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03) :6-10
[3]   203例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16年纵向随访监测附视频 [J].
彭咏梅 ;
冯玲英 ;
郭志平 ;
刘湘云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 (02) :79-82
[4]  
妇产科学.[M].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儿科学.[M].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  
实用新生儿学.[M].金汉珍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7]  
妇产科学.[M].乐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