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震应急能力优先建设矩阵构建方法的初步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7
作者
邓砚
聂高众
安基文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应急能力; 优先建设矩阵; 构建方法; 四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83002 ; 0837 ;
摘要
借鉴新一代的时间管理理论——"时间管理优先矩阵",提出并分析了区域地震应急能力优先建设矩阵的概念。分别以区域绝对和相对地震应急能力作为优先建设矩阵中"紧迫与否"和"重要与否"的定量化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地震应急能力优先建设矩阵,划分了能力建设的四种类型,即需重点建设且紧迫性较强的区域类型(第Ⅰ类)、需重点建设但紧迫性较弱的区域类型(第Ⅱ类)、次重要建设但具一定紧迫性的区域类型(第Ⅲ类)和次重要建设且紧迫性较弱的区域类型(第Ⅳ类),在区域能力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从第Ⅰ类到第Ⅳ类建设力度由重到轻、时间由急到缓,逐步开展的原则。最后,以四川省为例,以县(市)为基本评价单元,给出了四川省未来地震应急能力建设的优先等级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防震应急分区对策研究.[M].高庆华等; 著.气象出版社.2009,
[2]  
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初步研究.[M].高庆华[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6,
[3]  
要事第一.[M].(美)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等著;刘宗亚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4]   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 [J].
邓砚 ;
聂高众 ;
苏桂武 .
地震地质, 2011, 33 (01) :36-44
[5]   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研究 [J].
张永领 .
灾害学, 2010, 25 (04) :127-132
[6]   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邓砚 ;
聂高众 ;
苏桂武 .
灾害学, 2010, 25 (03) :125-129
[7]   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张勤 ;
高亦飞 ;
高娜 ;
郭建素 ;
王宝坤 .
灾害学, 2009, 24 (03) :133-136
[8]   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减灾宣教意义——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J].
苏桂武 ;
马宗晋 ;
王若嘉 ;
王悦 ;
代博洋 ;
张书维 ;
甯乾文 ;
张少松 .
地震地质, 2008, 30 (04) :877-894
[9]   中国地震应急地区系数的初步研究 [J].
邓砚 ;
苏桂武 ;
聂高众 .
灾害学, 2008, (01) :140-144
[10]   中国自然灾害灾后响应能力评价与地域差异 [J].
王静爱 ;
施之海 ;
刘珍 ;
吕红峰 ;
周洪建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6)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