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四川糯玉米(Zea mays sinensis)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太兴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
来源
:
科学通报
|
1988年
/ 04期
关键词
:
糯玉米;
爆裂型;
地方种;
本地种;
马齿型;
Zea mays sinensis;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四川;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涉及中国糯玉米的起源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后,把美洲玉米带回欧洲,约在1510年前后传入中国,在我国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下产生了基因突变(Wx→wx),经过自交分离和筛选以后,得到纯合隐性基因(wxwx)控制的新类型——糯质玉米。与此相似的还有一种意见,即玉米不是哥伦布带来的,而是一千年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29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玉米的种植与美洲的发现新探
[J].
王家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家祐
;
史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史岩
.
社会科学研究,
1982,
(03)
:72
-78
[2]
玉米遗传育种学[M]. 科学出版社 , 《玉米遗传育种学》编写组, 1979
←
1
→
共 2 条
[1]
玉米的种植与美洲的发现新探
[J].
王家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家祐
;
史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史岩
.
社会科学研究,
1982,
(03)
:72
-78
[2]
玉米遗传育种学[M]. 科学出版社 , 《玉米遗传育种学》编写组, 197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