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胚和胚乳内源ABA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发育和萌发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覃章铮
唐锡华
潘国桢
何美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成都,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ABA 含量(游离的和结合的); 水稻; 胚和胚乳; 发育和萌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的游离态(f-)和结合态(c-)内源 ABA 水平的变化。发育中稻胚 ABA 含量的双峰曲线与胚的两阶段发育模式一致。胚分化期和成熟期各有一个 ABA 含量的高峰。分化期以 f-ABA 为主,可能主要来自母体组织,与同化物迅速输入种胚有关;成熟期以 c-ABA 为主,可能主要是原位合成的,更直接地涉及胚基因表达的调节。胚乳的 ABA 含量占整个种子的90%左右,但 ABA 浓度(按 ABAng/mg鲜重表示)仅为胚的一半左右。除在线性充实期有一个 ABA 浓度的高峰外,整个发育期间胚乳的 ABA 浓度非常稳定。萌发期间胚的 ABA 含量呈“V”字形曲线变化,萌发开始时 ABA含量迅速下降,胚芽伸长生长开始以后再逐渐回升。讨论了内源 ABA 与种胚发育和萌发的可能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Induction of dormancy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by endogenous abscisic acid: studies on abscisic acid deficient genotype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J] . C. M. Karssen,D. L. C. Brinkhorst-van der Swan,A. E. Breekland,M. Koornneef.Planta . 198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