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重建原则及模式研究附视频

被引:24
作者
谢红勇
扈志洪
机构
[1] 重庆教育学院史地系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生态重建; 重建原则; 重建模式;
D O I
10.13483/j.cnki.kfyj.2004.03.012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三峡水库建成后 ,将在干、支流两岸形成长约 2 0 0 0公里的消落带。在落差约 30米的消落带中 ,由于季节性裸露和淹没 ,流水的反复冲刷 ,人类的频繁活动 ,使其成为生态脆弱区 ,极易发生自然灾害、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等 ,如不及时治理 ,将给三峡水库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及生态问题。本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重建原则及重建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初步研究 [J].
刁承泰 ;
黄京鸿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1) :75-80
[2]  
重庆地理[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陈升琪主编, 2003
[3]  
长江三峡地理[M]. 重庆出版社 , 黄健民编著, 1999
[4]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M]. 科学出版社 , 杜榕桓等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