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34
作者
彭新一
王春梅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40106 ;
摘要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率先进入优质协调,区域整体跨越5个等级;在空间上,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西部地区处于劣势。随后通过SPSS22.0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刘君.华南理工大学.2016, 02
[2]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 [J].
周成 ;
金川 ;
赵彪 ;
张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 (07) :203-208
[4]   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J].
史伟 .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5, (08) :5-6+9
[5]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耦合协调评价研究——基于中国28个省级区域的实证分析 [J].
和瑞亚 ;
张玉喜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07) :31-37
[6]   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研究 [J].
曾春媛 ;
刘青青 ;
王锦 ;
杨妮娜 .
科研管理, 2013, 34(S1) (S1) :203-210
[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J].
陈曦 .
经济问题, 2013, (03) :42-45
[8]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测度 [J].
牛方曲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49-155
[9]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综合测度——以长江三角洲16市为例 [J].
谭婧 ;
陶小马 ;
陈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2) :129-136
[10]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J].
张来武 .
中国软科学, 2011, (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