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

被引:29
作者
朱立宏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育种; 现代高产稻; “超级稻”; 高产稳产结合; 遗传学与传统育种; 生物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称谓容易误导和误解;(3)我国水稻生产和品种选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建设高产稳产稻田,选育增产潜力大的超高产品种,改造中低产稻田,推广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重视生态条件特异稻区的高产品种选育;(4)概述了遗传学研究发展与水稻育种发展前景的关系,强调经典遗传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育种方法和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继续改良栽培稻种中的主导作用;呼吁我国新一代水稻育种学家关心遗传学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发扬谦虚务实的传统高尚风貌,为发展水稻育种科学多作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J].
程式华 ;
曹立勇 ;
陈深广 ;
朱德峰 ;
王熹 ;
闵绍楷 ;
翟虎渠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3) :280-284
[2]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J].
邹江石 ;
吕川根 .
作物学报, 2005, (02) :254-258
[3]   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后基因组时代数量遗传领域的挑战 [J].
莫惠栋 .
扬州大学学报, 2003, (02) :24-31
[4]   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中国超级稻生态育种工程 [J].
黄耀祥 .
广东农业科学, 2001, (03) :2-6
[5]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J].
袁平荣 ;
孙传清 ;
杨从党 ;
周能 ;
应继峰 ;
S.Peng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0, (06) :756-762
[6]   正确认识农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J].
陈耀邦 .
求是, 1998, (12) :2-6
[7]   中国超级稻研究:背景、目标和有关问题的思考 [J].
程式华 ;
廖西元 ;
闵绍楷 .
中国稻米, 1998, (01) :3-5
[8]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J].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王进民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2) :115-120
[9]   籼稻矮秆等基因系分析 [J].
朱立宏,谢重庆,王浩熙,滕友仁,徐芹,戴剑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3) :141-148
[10]   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炭化稻米的发现、形态学研究及意义 [J].
陈报章,王象坤,张居中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3) :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