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MS V6.0的非感应起电机制评估和雷暴初期电荷结构模拟

被引:15
作者
李万莉 [1 ]
刘冬霞 [1 ]
郄秀书 [1 ]
傅慎明 [2 ]
段树 [1 ]
陈羿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 RAMS V6.0; 三极性; 反偶极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数值模式是研究雷暴内起电和电荷结构的重要工具.本文将Takahashi(1978)和Saunders(1991)两种主流非感应起电机制加入最新版本的中尺度模式RAMS(Version 6.0),建立了一个区域大气-电耦合中尺度雷暴云模式,据此对发生于北京的一次雷暴过程首次放电前的电荷结构和水成物粒子起电情况进行了较成功的模拟.结果表明,Takahashi(1978)和Saunders(1991)方案模拟的雷暴电荷结构在电场达到击穿阈值时均呈现三极性特征,但Takahashi和Saunders方案模拟的雷暴电荷结构演变过程有一定的差异,Takahashi方案的电荷结构从起电到放电都是三极性特征,Saunders方案的电荷结构从反偶极性演变为三极性.此外,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表明雨滴是雷暴云低层的正电荷载体,聚合物和霰是高层的主要电荷载体,霰的电荷中心分布形态与雷暴云的总电荷分布形态相似.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闪雷电电磁脉冲在大地中的分布研究 [J].
杨波 ;
周璧华 ;
孟鑫 .
物理学报, 2010, 59 (12) :8978-8985
[2]   雷暴云首次放电前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比较 [J].
郭凤霞 ;
张义军 ;
言穆弘 .
大气科学 , 2010, (02) :361-373
[3]   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 [J].
赵中阔 ;
郄秀书 ;
张廷龙 ;
张彤 ;
张鸿发 ;
王勇 ;
佘勇 ;
孙宝来 ;
王怀斌 .
科学通报, 2009, (22) :3532-3536
[4]   人工触发闪电电流波形特征参数分析 [J].
赵阳 ;
郄秀书 ;
孔祥贞 ;
张广庶 ;
张彤 ;
杨静 ;
冯桂力 ;
张其林 ;
王东方 .
物理学报, 2009, 58 (09) :6616-6626
[5]   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对比性研究 [J].
侯团结 ;
雷恒池 ;
牛生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2) :143-152
[6]   雷电在水平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压的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 [J].
杨静 ;
郄秀书 ;
王建国 ;
赵阳 ;
张其林 ;
袁铁 ;
周筠珺 ;
冯桂力 .
物理学报, 2008, (03) :1968-1975
[7]   基于小波的雷暴强放电前地面电场的多重分形分析 [J].
苟学强 ;
张义军 ;
董万胜 .
物理学报, 2006, (02) :957-961
[8]   两次超级单体雷暴的电荷结构及其地闪特征 [J].
张义军 ;
孟青 ;
吕伟涛 ;
Paul RKrehbiel ;
刘欣生 ;
周秀骥 .
科学通报, 2005, (23) :2663-2675
[9]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Ⅰ:模式及其电过程参数化方案[J].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气象学报. 2002(06)
[10]  
雷暴非感应起电机制的模拟研究Ⅰ.云内因子影响[J]. 言穆弘,刘欣生,安学敏,张义军.高原气象. 1996(04)